东方脉搏

行业动态

脑卒中筛查与防控:形势紧迫 力度很弱

        脑卒中这种目前在国际上防有措施、治有办法的疾病,在我国却造成了大批不应发生的致残和死亡。

  北京8月12日讯(记者潘锋)卫生部医政司等今天在京召开卫生部脑卒中筛查及干预基地相关医院工作会议,宣布成立以卫生部部长陈竺为主任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旨在通过深入宣传脑卒中预防知识,大力推广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等,力争用2~3年的时间有效遏制我国脑卒中疾病的发展势头。中国工程院院士、卫生部原副部长王陇德表示,目前,由于诸多现实的原因,与当前我国慢病防治的紧迫形势相比,我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控工作尚存在较大差距。会议得到赛诺菲—安万特等的支持。

  居民因病致贫的重要因素

  脑卒中是一组以脑组织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等“四高”特点。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死亡率高于欧美国家4~5倍。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亚太地区脑卒中发生率显示,中国在亚太地区的脑卒中发生率居首位。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分析认为,我国的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近9%的速率上升。如果死亡率维持不变,到2030年,中国每年将有近400万人口死于脑卒中。如果死亡率增长1%,到2030年,中国每年将有近600万人口死于脑卒中。

  绝大部分脑卒中存活患者会遗留有偏瘫、失语甚至失明等严重的后遗症,严重危害了患者健康,并影响其生活质量,同时也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经济和社会负担。王陇德说:“脑卒中对农村居民的影响更为严重,这种疾病在农村的死亡率高于城市。对家庭而言,脑血管病的次均住院费用是农村人均年收入的2倍,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中约占70%。脑卒中是城乡居民因病致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费用约在100亿元以上,加上各种间接经济损失,每年因脑卒中支出接近200亿元人民币。

  脑卒中发生最主要、最基础的原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也是多种慢性病所共同具有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等都可以引起脑卒中的发生。而2006年中国心血管病年报指出,我国现有高血压2亿例,血脂异常2亿例,糖尿病3000万例,肥胖7000万例,超重2.4亿例,脑卒中病人高达700万。

  健康干预与防控水平亟待提升

  王陇德指出,目前我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控工作的开展,由于诸多现实的原因,与当前我国慢病防治的紧迫形势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脑卒中筛查、治疗与防控专业技术水平总体较低,各个医院的超声筛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血管超声技术水平不容乐观。虽然脑卒中已成为我国死因的第一位,但现有的筛查和干预措施针对性不强,特别是颈动脉狭窄筛查与相应的治疗,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从技术手段来讲,许多医院做血管超声的筛查技术水平比较低,能够开展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医院和医生也较少。同时,药物调理、药物干预的环节也非常薄弱。

  二是科普宣传不够,很多医院对脑卒中筛查与防控的认识不够。当前脑卒中筛查与防控工作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居民对很多健康问题不够了解,因而造成了慢性病高发并且快速上升的趋势。对于慢病防治的科普教育,不仅要针对广大人民群众,更要针对广大医务工作者,但很多医务工作者对于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知识非常薄弱。只有转变了医务人员的观念,患者的意识才会随之转变,从而更好地配合脑卒中防控工作,切实保障自身的健康权益。

  三是一些医疗机构的领导,思想认知和重视不够,对于慢病防控中“防”与“治”的理解还有不少误区。同时,专家人才队伍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推进。

  “脑卒中筛查与防控是我国一项重大的国民健康干预工程。”王陇德说。

  本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脑卒中筛查及防治基地建设的工作任务,通过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从根本上降低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来源:《科学时报》

            

关于我们 | 合作代理 | 数据安全 | 联系我们

东方脉搏(北京)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证090413号

Copyright 2008-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