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防疾病其实也是防经济风险
发布日期:2008-12-26 15:25:07.0
新华报业网讯 如何看待疾病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社区医疗该向哪个方向发展?20日-21日,“全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与医药卫生改革论坛”在无锡举办,很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观点。
曾在美国卫生系统工作过多年的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关志强认为,国民患病的风险如果不降到最低,就会转变为经济风险,就会拖GDP后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大多数的穷人都与长期患病有关,2005年全球5000万人病死,其中3500万人死于慢性疾病;全球75%的医疗费用也是被慢性病吞噬的。而据预测,未来10年内,如果不对我国居民中患病率快速上升的糖尿病、心脏病、中风三大疾病进行干预,这三大慢性病将给我国造成5580亿美元的损失,相当于GDP的1/5-1/4。
关志强说,加大对社区卫生的投入,加大对慢病干预、健康教育的投入,可以使国民少生病、延迟生病,减少了医疗消耗的同时等于延长了国民创造财富的年龄,等于创造了GDP。
“美国任何孕妇只要申请政府帮助,政府会无条件地提供从孕期保健到产前检查、产时医护、产后保健等全套免费服务。”关志强说,“因为美国政府算的是另一笔账:如果孕妇生下的是个缺陷儿或残疾儿,那么婴儿从出生到死亡政府至少要掏100万美元为其‘埋单’。”关志强认为这应值得我们学习,因为我国新生缺陷儿的比例高达4-6%,每年有数十万痴呆、残疾儿出生。
国家卫生部社区卫生司的王斌说,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应该是什么病都懂的全科医生、护士。这种全科医生应该有三个身份:一是医疗服务的身份,是居民健康的守护者,辖区内居民有个头痛脑热的应当首先想到社区医生;二是医疗费用的把关者,居民生了病要到哪级医院去诊疗,该接受什么样的治疗才是合理的、适当的,要由全科医生做出判断;三是医疗保险和医疗行为的管理者,参加什么样的医疗保险好,慢性病患者怎样才能少发病,社区医护人员应该给出建议。
曾在美国卫生系统工作过多年的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关志强认为,国民患病的风险如果不降到最低,就会转变为经济风险,就会拖GDP后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大多数的穷人都与长期患病有关,2005年全球5000万人病死,其中3500万人死于慢性疾病;全球75%的医疗费用也是被慢性病吞噬的。而据预测,未来10年内,如果不对我国居民中患病率快速上升的糖尿病、心脏病、中风三大疾病进行干预,这三大慢性病将给我国造成5580亿美元的损失,相当于GDP的1/5-1/4。
关志强说,加大对社区卫生的投入,加大对慢病干预、健康教育的投入,可以使国民少生病、延迟生病,减少了医疗消耗的同时等于延长了国民创造财富的年龄,等于创造了GDP。
“美国任何孕妇只要申请政府帮助,政府会无条件地提供从孕期保健到产前检查、产时医护、产后保健等全套免费服务。”关志强说,“因为美国政府算的是另一笔账:如果孕妇生下的是个缺陷儿或残疾儿,那么婴儿从出生到死亡政府至少要掏100万美元为其‘埋单’。”关志强认为这应值得我们学习,因为我国新生缺陷儿的比例高达4-6%,每年有数十万痴呆、残疾儿出生。
国家卫生部社区卫生司的王斌说,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应该是什么病都懂的全科医生、护士。这种全科医生应该有三个身份:一是医疗服务的身份,是居民健康的守护者,辖区内居民有个头痛脑热的应当首先想到社区医生;二是医疗费用的把关者,居民生了病要到哪级医院去诊疗,该接受什么样的治疗才是合理的、适当的,要由全科医生做出判断;三是医疗保险和医疗行为的管理者,参加什么样的医疗保险好,慢性病患者怎样才能少发病,社区医护人员应该给出建议。